上海到泉州专线
现在时刻:

新闻中心

刘必胜,上海城投环境实业物流有限公司三分公司的一位船舶驾驶员

来源:www.66083797.com 发布时间:2012/5/24 浏览次数:

在船舶休息室的桌子上,上海放着一本《航行日志》,是每天船员必做的功课,从虎林路码头开始,依次历经蕰藻浜口、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徐浦大桥、西闸、东闸等地点,最终到达目的地——老港,每到一个点,船员们就用笔记录下到达的时间点,整齐划一。从航道上说,这条航线包括了蕰藻浜、黄浦江、大治河、环卫清运河,全程约111公里,耗时10-12小时。

从蕰藻浜码头出发,一直到进入黄浦江水域前,船始终慢悠悠地行驶着,刘必胜说这是因为当下蕰藻浜水域还没进入汛期,水位较低,而沿岸有较多违规停靠的船只,如果不小心就可能发生许多碰撞事故。

“进入黄浦江就可以提速了,但是黄浦江到大治河间有一个虎口,那就是大治河西水闸”谈到这个关口,刘必胜笑说,自己的青春年华有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了“侯闸”上,最长的一次侯闸时间为8小时,“当时水位高,船舶囤积又密集”。

进入黄浦江水域后,航道一下子宽阔了起来,但是刘必胜依然小心翼翼地掌着舵,注视着前方,没有丝毫松懈。“在黄浦江上要么不发生事故,要发生就是大事故了。”刘必胜告诉大家,以前曾在环卫水运的船长中流传一句话:“老大好当,陆家嘴难挨”,说的是陆家嘴水域是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口,水情复杂、航道复杂,不少船“老大”因此“大意失荆州”。而随着随着苏州河整治,梅圆路码头和垃圾转运站搬迁,加之军工路、张华浜码头大型集装箱船舶靠离岸、调头频繁及不太遵守航行规则的个体船队大量涌入航道,让整个航道环境愈加复杂。

就连刘必胜自己,也曾遭遇过惊险的情况,但凭借着他的经验和果断的作风成功地避免了碰撞,甚至是可能沉船的事故。“如何防止航行中的磕碰?”不善言辞的他开始琢磨起这个问题,他对本系统发生的碰撞事故,一例例进行剖析,组织班组成员进行技术分析,假设险情及处置方式进行正反两方辩论,这些经验总结最终形成了“刘必胜船舶航行避险操作法”。刘必胜笑言,自己驾驶的船叫“必胜号”,这让他“感觉压力很大”,因为万一发生事故就怕被对方嘲笑:“看,还必胜呢!”。

30年前刘必胜从江苏的农村来到上海,顶替他的父亲参加环卫水运工作,当时他开的是木质驳船,无论是船上生活环境还是船舶自身的运输能力都远落后于现在,真应了那句古话“世有三大苦活:撑船、打铁、磨豆腐”。此后,随着港口建设推进和现代航运水平的不断提升,运输垃圾的船只经过多次“改头换面”,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360吨、500吨的集装箱货机驳。

“以前都是木船,船员以船为家,一天24小时,吃住都在船上”提起当年的辛苦,刘必胜不断感叹着时代的变迁,如今船员们的水上生活质量也大大得到了提升,以刘必胜驾驶的500吨集装箱船为例,不但装有空调、船用电脑、电冰箱等生活电器,还配有全球定位系统、桥梁避碰系统和通讯系统,上海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http://www.lhquanzhou.com/yxlx/611_9.htm

http://www.lhquanzhou.com/yxlx/trertr.htm

在桌子上的《班组管理台账》上,记载着全船11位船员的年龄和职称,记者注意到,其中仅有两位26岁的小伙子,一位19岁的实习生,其余均已年过50,行将退休。“船上工作很苦,工资也不高,所以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来。”刘必胜说,作为市十次党代会代表,自己特地就此提案,希望通过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和建设完善的培训平台,改善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

据悉,目前上海通过航运送至老港垃圾填埋场的垃圾约占总量的70%,而上海城投环境实业物流有限公司下三个分公司日均运送垃圾已突破1万吨。每天,有数十艘垃圾船往来于集装箱码头和垃圾填埋场,它们迎朝霞送晚霞,上海身后犁下的航道维系着整个城市清洁的命脉。 

本文章来源:http://www.lhliuzhou.com